《最后一张签证》开播揭开二战历史尘埃
二战题材战争剧《最后一张签证》于昨晚(1月1日)19:30登陆江苏卫视。作为江苏卫视幸福剧场的开年大戏,该剧讲述了1938年中国驻奥地利领事馆以
大历史
编剧高满堂立足真实历史,聚焦解救犹太人题材
最后一张签证剧情以此段真实的历史为创作基石,讲述了中国外交官帮助被困奥地利的犹太人逃离求生的故事。作为抗战剧,将抗争舞台搬至国外可以说是一大创新亮点,也是过去荧屏不曾展现的叙事视角。编剧高满堂说:“我们在欧洲采访时,很多人都对这段历史记忆深刻,称中国人有情有义,很了不起。然而这段历史在国内却鲜为人知,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。这是我第一次写二战题材,我觉得必须要做一个这个题材的片子。”
谈及该剧创作主题,编剧高满堂表示,在创作故事过程中看了很多遍《辛德勒的名单》,还亲临犹太人殉难的集中营、纪念馆和其他地方,还有中国驻奥地利、捷克大使馆,在感受现实的同时触摸历史。作为中国首部聚焦解救犹太人题材电视剧,编剧高满堂透露剧本就写了五年,请到陈宝国出山就有了品质保证,不需要靠娱乐和狗血来吸引眼球。
大制作
转战多国实地拍摄,电影质感挑战电视剧美学的新海拔
《最后一张签证》以外交为线索,独特的切入角度大大拓宽了二战题材电视剧的表现空间。值得一提的是,本剧2015年9月在捷克开机,历时三个多月,同年12月转战国内完成最后拍摄,今年1月杀青;其投资高达3亿克朗,从拍摄到后期制作都按照电影级感官体验为标准,是两国规模最大、投资最大、人员投入最多的一次影视剧合作。
在视觉效果上,执导《最后一张签证》的是有着“金牌战争剧导演”美誉的花箐,摄影师出身的他对画面要求严格到苛刻。高标准带来的自然是高质量画面。片花里,街道、汽车、甚至墙上的海报,角色手中的报纸无不透着岁月的痕迹,把“年代感”诠释得淋漓尽致。在花箐导演的把控下,故事节奏亦是张弛有度:刚开始是雨中邂逅的浪漫,转眼一队德国士兵瞬间令气氛紧绷;一面是宴会上的言笑晏晏,另一面却是不时响起的枪声……片花后半段,军队、集中营的镜头就越多,与营救、办签证等片段交替出现,不知不觉间渲染出环境的残酷,紧扣观众心弦。《最后一张签证》几乎每一个镜头都是电影的构图,每一场地都讲求电影的运镜调度,除了轨道运镜、摇臂运镜和肩扛运镜,连固定镜头也讲求动作调度。这次远赴重洋拍摄的《最后一张签证》,既是花箐个人美学上的一次突破,同时也是我们的国剧国际水准的一个新高度。
此外,其实全剧不仅止是花箐的电影美学呈现,《最后一张签证》从拍摄到后期制作的方方面面,一切都按照电影级感官体验为标准生产下线,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国际水准的国剧。据悉,该剧除了以开年大戏的身份登陆江苏卫视幸福剧场,至少已有6个欧洲国家达成购片意向,也可以见欧洲市场对该剧的认可。
大情怀
中捷合作演绎反战新篇章,跨国合作发行海外版
作为一部甚至可以在世界历史上都拥有深远意义的正剧,《最后一张签证》无论在题材制作上,还是在人文关怀上,均以国际化为“催化剂”。该剧除了陈宝国和王雷中青两代实力派坐镇,还有大量欧洲演员一起排除语言障碍联袂出演,外籍演员不乏颜值与实力担当,外籍群众演员更是超过万人。为了追求拍摄场景的真实性,剧组远赴布拉格拍摄三月有余,以最真实的角度和镜像还原那段富有质感的年代史实。因为该剧题材的特出,还得到了捷克政府的大力支持,例如封锁街道或是景区,甚至是火车站来为剧组提供拍摄场地,更甚者被捷克政府破例允许摄制组在当地建于1890年的利贝蕾茨图书馆中进行拍摄。正因为如此,《最后一张签证》不论选题价值、历史意义和制作呈现等方面,均是环球视野的追求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由江苏广播电视总台、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《最后一张签证》这部剧还被多国电视台订购,12集的国际版随后将陆续登陆捷克、德国、奥地利、以色列、波兰等海外国家,目前正在邀请国际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担任国际版的艺术总监。
特别提示:江苏卫视开年大剧《最后一张签证》于昨晚19点30分(1月1日)登陆幸福剧场起上星首播。
相关资讯
评论
- 评论加载中...